我是澱粉控?!營養師余朱青:「餐餐都得要主食,不吃飯或是麵,就覺得自己沒吃飽?」

我是澱粉控?!營養師余朱青:「餐餐都得要主食,不吃飯或是麵,就覺得自己沒吃飽?」

今天好嗎?營養師余朱青的廣播編輯室

 

「一定要吃澱粉才有飽足感」這個現象在很多人身上都有發生過,其實它跟血糖有關。為了維持我們身體的能量供需平衡,身體內有很多調控血糖的機制,包括胰島素及腎上腺素,其中又以胰島素及其相關的代謝為主要影響血糖高低的原因;而胰島素的分泌也跟飽足感有直接關係。

當我們吃進食物後,身體會傳遞訊息告訴大腦「吃飽了」,但這個過程需要20-30分鐘的作用時間,這些訊息有幾個機制,例如:血糖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,胃部有食物進來,會刺激胃部反應,膽囊收縮素的分泌等,這些都會通知我們腦部內食慾控制中心「下視丘」,控制中心就會告訴身體「我們已經吃飽了」。但是食慾控制也是一個複雜的調控過程,有文獻指出,若調整血糖的機制失衡,其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或食慾的控制很容易失調。

食物與身體的連結有非常多面向,除了生理上的代謝機制外,心理狀況也是影響著攝取食物的關鍵決定因素,性格也會影響進食及飲食習慣,有些人是不能忍耐飢餓的感受,會發脾氣或是沒有耐心,例如:當你感到飢餓時,你就會很有效率且目標明確的趕快找食物吃,並快速的全部吃下肚,這時會發生一個狀況就是大量食物進到胃部,胃部與飽食中樞還沒有完全反應,等到開始作用可能已經是吃過量了,長時間吃過量,胃部的空間也會隨之撐大。

另外快速大量的進食會使血糖上升讓大量胰島素分泌,這時會刺激細胞吸收養份快速以脂肪形式儲存在身體中,所以這類的人,如果在飲食上沒有稍加注意與控制,時間一拉長可能會有體重過重或是腸胃的問題產生。

 

另一種情況可能是心理上的焦慮或是沒有生活重心時,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食物上面,或是壓力大時藉由吃東西抒壓,這些都是心理影響導致飲食的失調。

所以很多人在餐食一定要有吃澱粉才會有飽足感,這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,因為人體最快速的能量使用來源就是碳水化合物,如果要避免攝取過量,建議在一餐的飲食時間拉長到二十分鐘,讓身體的運作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作反應,消化過程是一條複雜且有規律的作用,從胃排空、飢餓感出現、眼睛看到食物、聞到香氣那一刻起,大腦已經在發號司令,各部位消化酵素、器官、腺體等就定位,準備作進食的動作等一連串的消化工作。從吃進去第一口食物開始、咀嚼、吞嚥、通過食道進入胃部,胃部胃酸及蛋白酶分泌與機械式將食物分解,直到胃排空前,這段過程是影響你是否飲食過量的關鍵時刻。

每天好好吃一頓飯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,細細品嚐食物,活化您的味蕾,沒有過多的調味,都能感受天然食材豐富的味道層次,細嚼慢嚥就是對待您的胃部最溫柔的方式。

 

 

余朱青 Julie 營養師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uliedietitian/